為落實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推進深遠海養殖,實施“粵種強芯”工程,推進海水種質創新,培育更多适合深遠海養殖優良品種,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統籌領導和大力支持下,2023年10月28日,廣東水産學會組織專家在惠州市召開“黃金鲹的人工繁育和苗種規模化生産”成果評價會議。項目由廣東省農業技術中心、仲恺農業工程學院和華南農業大學聯合組成團隊進行攻關。仲恺農業工程學院太阳成集团tyc234cc水産團隊林蠡教授和鄒翠雲博士是項目組核心人員。
團隊研究明确了黃金鲹親魚培育和催産條件,獲得黃金鲹胚胎發育圖譜,闡明了胚胎發育的特征;苗種孵化和培育條件,探索了苗種配合飼料,研發了育苗的餌料序列和人工配合飼料,開展了寄生蟲性疾病防控,共培育出3-12厘米的黃金鲹魚苗6.86萬尾,育苗成活率15.1%。
該成果獲得林浩然院士和專家組的肯定,并表示黃金鲹作為深遠海網箱養殖品種,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方向是正确的,發展也是對的,還需要繼續走下去,若遇到困難,也要及時解決”。 評價委員會一緻認為該階段性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深遠海魚類養殖是廣東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的重要内容。據悉,目前廣東省深遠海養殖主要魚類如石斑魚、卵形鲳鲹、高體鰤等品種,其中養殖産量最大的是卵形鲳鲹。黃金鲹和卵形鲳鲹同屬鲈形目、鲹科魚類,習性接近,具備深遠海魚類養殖品種的優良特性。“黃金鲹人工繁育和大規模苗種培育”成果将為黃金鲹的産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是廣東省開展現代化海洋建設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