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慧龍
堅定腳步 赴約西部
單慧龍,現工作于中共米林縣委宣傳部。2019年,畢業于仲恺農業工程學院太阳成集团tyc234cc動物科學專業,畢業後參加西部計劃,在西藏林芝市應急管理局做志願者。先後任職裡龍鄉農牧服務中心事業幹部、駐村幹部、中共米林縣委宣傳部事業幹部。
偶然機會 自此紮根
2019年,剛大學本科畢業的單慧龍就踏上了離家的征程,走過河流山川,終達西藏。這一待就是四年。
聊到西藏,單慧龍笑着說,來之前,她印象中的西藏是一個很窮、很偏僻的一個地方。“我來之前以為這邊會停水停電,環境比較艱苦。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她說,現實裡的西藏已發展成三四線城市,這裡風景優美,山清水秀。
既然不了解西藏,又為什麼會選擇參加西部計劃,來到西藏呢?單慧龍表示,這是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時,她也正站在選擇的路口。手握教師資格證的她考慮過回湖南老家當一位生物老師。但當她偶然看到當時的輔導員沈潔和班主任劉文俊轉發宣傳了西部計劃的通知,心一動,就報名參加了。“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幹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情,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西部計劃志願的口号,也是激起我報名參加西部計劃的動力。”談到沈潔和劉文俊,單慧龍說,在上大學之前,聽說大學的班主任和輔導員一年都很難見上幾面,進了仲恺之後,發現并非傳說中的那樣。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輔導員沈潔在軍訓時便能準确喊出年級一百多人的名字,這種盡職盡責、兢兢業業的态度讓她很感動。而輔導員和班主任對她在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的職業規劃上的關心與照顧,對畢業時選擇西部計劃起了明燈作用。
剛來到西藏,單慧龍是負責做基層服務的。單慧龍笑言,西部計劃分很多個專項,大家不了解的都以為她是在西藏支教,但其實不是。剛到西藏,身為團員的她在服務期内的主要工作地點是在市裡,工作基本是給村民開證明,寫農報信息等。駐村後,她也會定期開展入戶排查,了解經濟條件、人口、每年收入等工作。在這一年的服務期内,她努力發揮着志願者“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為西藏發展做出貢獻。服務期滿一年後,她通過參加西藏自治區組織的事業考試,考上了林芝市米林縣裡龍鄉的農牧綜合服務中心。在2022年12月份,經組織安排,調整到現在的單位工作,即中共米林縣委宣傳部。當被問到,為什麼選擇留在西藏,而不是回家鄉發展,她坦率地說,西藏這邊壓力比較小,考編上岸更容易。當然,西藏的好山好水好風景也在不斷吸引她留在這裡發展,不舍得離開。就這樣,單慧龍在西藏待了将近四年,期間曾獲疫情防控先進個人獎。
不懼困難 享受過程
西藏位于我國的西南邊陲,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境内海拔超過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剛來到這裡,單慧龍有着許多不适。
“其實西部計劃這個機會挺難得的。”單慧龍說,“先要自己在網上報名,報名成功後學校要進行初步選拔,選拔完成後,廣東省項目辦還要統一組織面試,面試成功後還要體檢,體檢合格了才能跟項目辦簽訂協議。”經過層層選拔才來到西藏,單慧龍很珍惜這個機會。
“剛來的時候,會有一點高反,但慢慢也就好了。”單慧龍說。最大的困難,也許就是語言不通。“當志願者的時候還好,那時候主要是生活上的困難,都能克服。考上鄉鎮工作之後,困難就接踵而至了,語言不通的問題愈加嚴重。在市區的大多藏族同胞基本都會說普通話,可是鄉鎮好多老百姓都隻會說藏語,溝通是個大難題。”單慧龍沒有因此輕易放棄,她積極求助當地的藏族同事,不會就問,不懂就學,慢慢地這也就不成問題了。
語言不通這個問題在她剛上大學時也出現過。從湖南獨自來到位于廣州的仲恺求學,宿舍裡隻有她是外省人,剛來時也有許多不适。飲食差異大暫且不說,問題最大的是語言不通。但所幸身邊的舍友與同學都十分善解人意,她在場時都會轉為普通話交流,在日常裡也常教單慧龍一些基礎的日常用語,讓她很快就适應了廣州的生活。正是這一份珍貴的情誼,在大學剛畢業時她們還保持着緊密的聯系,直到今天仍會相互分享生活方面的事情。而這一段克服語言障礙的寶貴經曆也許也為單慧龍解決在西藏遇到的語言不通的問題提供了一些思路。
單慧龍覺得,學生幹部的經曆為她參加西部計劃打下了良好基礎。單慧龍在大二時第一次擔任班長,對于從前隻任職過學習委員和紀律委員的她來說,當班長是一個新的挑戰。她積極地面對這個挑戰,在這過程中增強了責任感,鍛煉了能力,增長了見識。
令單慧龍有些困擾的是,來到西藏,她所幹的不是專業對口的工作。大學期間單慧龍的專業是動物科學,對文書工作不算了解,對她而言是繁瑣而充滿挑戰的。為了克服自身不足,她積極适應,常向同事們學習經驗。“當時安排的我協助整理03年以來的檔案,專業不算對口,但是好在專業性沒那麼強,适應了之後也挺得心應手。”單慧龍表示,未來她還是希望能幹專業對口的事情,也為此正在不斷努力中。
基層工作繁多複雜,但單慧龍并不覺得枯燥艱辛。當地藏民常讓她感到溫暖,“駐村的時候,老百姓都特别好,每次去入戶他們都會準備特有的小點心,然後唠家常,很淳樸。”在業餘時間她仍進一步追求自己的愛好。她保持着對羽毛球的熱愛與享受,還獲得了西藏自治區羽毛球比賽女子雙打第二名。
把握機會 提升自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單慧龍說,青年正處于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年代,是國家發展的希望與未來,應該充分利用資源,努力提升自我。
在大學期間,單慧龍參加過許多活動。時至今日,她仍能記起當初和班級同學一起參加團日活動,并拿下第一名時的開心與激動。她說這是大家團結一緻不懈努力的共同成果。令她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在大一時參加的校級羽毛球比賽。她與搭檔一起擺過攤,一起策劃過比賽方案組織社團活動,後來還一起經營了一家羽毛球用品店,有着美好又快樂的回憶。單慧龍說,“現在已經各奔東西啦!我留在了西藏,他在廣東工作,雖然斷了聯系,在此祝他一切順利吧!”
學校裡豐富多樣的社團與活動為單慧龍的個人發展提供了大量機會,而她也牢牢把握住了。無論是當班長時的那一份責任感、參與班級活動時感受到的凝聚力、球場上的勇于挑戰與攻堅克難等精神都鼓舞着她在西部計劃中大放光彩,展現青春力量。
單慧龍提到,大學裡的資源豐富,大學生應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去學習,去鍛煉。“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宿舍,局限在校園。多把握一些可以鍛煉到機會,如英語角,知識競賽等,還可以擴大社交圈,鍛煉自己的膽識。”
對有志加入西部計劃的師弟師妹們,她寄予了希望:先幹好本職工作,再去考慮其他。面對困難就去解決困難,切勿焦慮。希望大家不要局限于專業,其實未來還有更多的可能性。當初的她也一心想着回湖南當一位生物老師,但如今也能在西藏擁有穩定的工作,有更強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大學生帶着初心奔赴西部,也有像單慧龍這樣的青年選擇留在西部。一批批志願者的更換,一批批山裡娃的成長,這是西部計劃志願精神給西部基層紮下的根,傳承的果。“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铮铮誓言,呼喚一批批有為青年投入祖國繁榮富強建設中,積極貢獻青年智慧和力量。
把握住西部計劃這個難得的機會,四年過去,單慧龍覺得自己身上有許多變化。“在思想方面,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政治理論知識,責任感和事業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單慧龍說。她在工作上一點一滴地完善自我,與同事間的交流和工作效率都得以提高,克服各種困難的能力得到飛速提升。這段工作經曆讓她感慨,要勇于實踐、善于學習、善于總結,切實增強專業知識,提高服務水平,并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西部計劃改變了我的生活軌迹。”通過參加西部計劃,一年不長的時間讓單慧龍慢慢沉澱,逐漸明白了人生道路上的前進方向,懂得自己想要什麼。
單慧龍對西藏已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她很高興能有這麼一次機會和大家分享她的感受。她興奮地說:“那我可要為西藏好好代言一下咯!”五月的西藏還能看到雪山,同時還能見到桃花盛放,“相信很多人都看到桃花,但是很難同時看到桃花和雪山一塊出現的景象吧!”她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大學生來到這裡建設西藏,也鼓勵大家可以多來西藏旅遊,改變對西藏的印象,帶動西藏的發展。
對于未來,單慧龍還是想先做好本職工作,當好一名合格的宣傳隊伍人員,并在工作中抓住每一次機會不斷鍛煉自己。她期待着有一天能調去農業農村局,進一步提升自己,盡自己微薄之力,為林芝乃至西藏的畜牧業添一塊磚加一片瓦。
青春當有志,立志在四方。習近平總書記說:“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将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青年人應有着敢打敢拼、敢想敢幹的氣魄,充分發揮自身潛力,誓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堅定信念、腳踏實地,在時代的舞台創造無限可能。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單慧龍會繼續懷揣夢想,接續奮鬥,把青春融進西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