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産教工黨支部專家助力海興農牛蛙綠色健康養殖

發布者:太阳成集团tyc234cc發布時間:2025年05月25日 00:48浏覽次數: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委“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落實農村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對接“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廣東行”專項行動要求,切實推動博士專家下基層,近日,廣州農村科技特派員、仲恺農業工程學院水産教工黨支部劉春副教授前往廣東海興農集團有限公司牛蛙育苗育種基地,就“牛蛙循環水無抗養殖關鍵技術的集成與示範”進行指導。

廣東海興農集團牛蛙育苗育種基地主要開展牛蛙親本群體的保種、苗種選育和苗種生産工作,占地約200畝,包括親本養殖池5畝、标粗池15畝、育苗車間20畝。

牛蛙作為廣受歡迎的養殖品種,市場需求大,但近年來,養殖過程中抗生素超标以及養殖尾水污染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産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行業内亟待解決的“卡脖子” 難題。劉春副教授團隊與廣東海興農集團有限公司緊密合作,聚焦上述問題,全力開展牛蛙健康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為牛蛙養殖業的綠色健康轉型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

       在病害防控方面,劉春副教授團隊采取了主動監測與預防策略:團隊定期對養殖牛蛙進行病原監測,提前預判病害風險,并在發病前精準采取措施降低病原豐度,從而有效減少病害發生幾率;同時,通過在飼料中科學添加益生菌、植物提取液和免疫增強劑等動物保健産品,顯著增強了牛蛙的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構建起一套綜合的病害綜合防控體系,為牛蛙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在養殖尾水處理方面,團隊指導基地建立 “三池兩壩” + 生态池塘處理系統,實現了尾水的高效處理與循環回用。這一模式不僅減少了牛蛙養殖對外部水資源的依賴,降低了外來病原的感染風險,更有效緩解了養殖尾水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壓力,使牛蛙養殖朝着環保、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在育種領域,團隊同樣取得較好的成果。團隊與公司合作完成了牛蛙染色體水平全基因組測序工作,為牛蛙新品種的培育奠定了堅實的分子基礎。此外,還建立了牛蛙主要病原淨化技術體系,為健康苗種的生産提供了科學指導,從源頭上保障了牛蛙養殖的質量與效益。

       項目實施兩年來,基地牛蛙親本蛙培育量達到 100 噸,生産蛙苗近 8 億尾。在養殖全程不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牛蛙死亡率降低了 15%,養殖效益顯著提升。這一項目作為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典型範例,充分彰顯了科技與農業深度融合的巨大潛力,為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為牛蛙養殖産業的綠色健康轉型樹立了标杆,為農業現代化發展貢獻了科技力量,成功經驗值得在行業内廣泛推廣與借鑒。


Copyright 2022 仲恺農業工程學院太阳成集团tyc234cc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cd

郵箱:dky150520@163.com

地址:廣州市白雲區鐘落潭鎮廣新路388号

  • 網站二維碼